實踐

花谷計劃
這是一個由土地出發的愚人行動,也是社群團體「讀人會」LifeNEXT第一個家庭糧倉實踐計劃,因緣際會落地生根在花東縱谷鳳林鎮;一個當年未被工業開發挑選的城鎮。她在世人眼中,呈現出一種被遺忘的蕭條與閒適,在我們親近她時,不時顯露出絕佳的生態資源與人文氣象。

我們是一群不懂土地、不懂農業、不懂鄉土民情的城市中產階級,只因為從小到大吃米不知米價、不知整地、插秧、灑藥、除草、追肥、收割、碾米、篩米、曬米到賣米的辛苦過程,甚至不知農民在市場經濟的壓力下為了生存,不得已在土地上必須分出自家食用與出售販賣的的稻米、更不認識我們種下秧苗、悉心照顧、經過風寒豪雨病蟲害後,辛苦收割的心路歷程。

而在地理距離遙遠、緣分卻很近的鳳林,透過計畫主持羅薇琳的父親羅義山與鳳林第一個願意陪公子練劍的慈悲農戶,鳳林鎮水稻班班長羅乾山及指導教授張哲雄、戴君庭老師,和一群想要擁有家庭糧倉的朋友們,包括設計師佩倫、紀錄片導演盧昱瑞、企業社會責任顧問吳旻臻與林柏虎等一同合作立下花谷米自然農法第一期的告示牌,之後又有行銷專家和草藥世家的許致祥和共同發起和負責網路規劃的媒體行銷人王贊元共同參與。希望從此開始,能夠讓一群家庭,支持一個農戶、一片土地,讓這個農戶、這塊田地,餵養這群相互支持的自己人。

自然農法,首先講求的就是信任生命與回歸自然及感謝的心念,我們希望在這塊休耕多年的潔淨土地上,加上林田水圳的山泉水,在花東縱谷這塊由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充滿有機質的縫合地段,實施完全不施用化肥農藥、採人工局部除草的越光米種,為的就是能讓人們能夠享用愛心、無毒潔淨又充滿祝福的天然稻米。

第一期的越光米生長過程,稗子,長得比稻子還要高,然而卻也發現,稗子才是鳥類更喜歡啄食的小米,更高、更挺的稗子,在較矮的水稻上方好似形成了一片緩衝層,餵飽了鳥類,也在某個程度上緩衝了鳥類對稻穗的食量。

第一期稻作過程發現農戶在整地時為了擔心土地不夠肥沃,而在整地時施了六包有機肥較重的地區,反而出現穗稻熱病,而施用有機肥較少的地方,反而生長情形更加健康。這一切有如日本自然農法之父福岡正信與種蘋果木村阿伯的哲學,不鋤草、不施肥、像是養小孩時不過度保護與嬌生慣養,反而在良性競爭與自然的環境下,讓他生命力更加茁壯。而在我們善待、不干擾環境的同時,大自然也回饋給我們更多。

而在整地後不再施用肥料的過程中,農戶為保護稻作有足夠的養分,刻意加寬的行距與株距,也讓體型格外嬌小的越光稻,竟然意外挺過2011年底花東地區的豪雨,完全沒有倒伏,而在收割時採樣時發現根鬚雖然還不算太長,軸根平均也有18-20公分,若讓土壤腐質層更加厚,因為沒有地表施肥而必須往深處紮根的生存意志,或許能讓根鬚更加向下生長。


花谷米第二期—從土壤深層潔淨開始
肌膚需要深層潔淨,土壤也是。第一期的花谷米,順利通過SGS 305項農藥殘留零檢出與花蓮區農改場土壤檢驗,但為更深層追求更潔淨的土地,我們從吸肥力特好的向日葵開始。在第一期稻作收割整地後,花谷團隊實施第二期更完整的自然農法工序,從向日葵土壤淨化法開始,為花谷田更進一步深層潔淨。根據研究顯示,吸肥力特強的向日葵,可將土壤中多項化學物質與重金屬同時吸收,並使土壤潔淨,日本311震災後,許多土地就是以向日葵工法重新淨化被輻射重金屬汙染的土地。

而經過三個月的栽培,終於在民國一百零一年的三月三日,鳳林國小全校師生二百多位加上來自台北、高雄等其他城市的志工共約三百位朋友進行一場與成千上萬朵花拔河的向日葵採收與土壤、植株採樣,因為是連根拔起,花田採收、土壤淨化和翻土一次完成。在一甲三分地的花谷田間,成千上萬朵盛開的向日葵,不僅具體呈現了花谷田的意象,更讓鳳林成為名符其實的”鳳陽花谷”。

鳳陽花谷祭」,是對鳳林太陽花在花東縱谷的感恩典禮。我們不想也不敢趕搭時髦做一個花俏的田間藝文活動,而是希望從對天地生態和人的敬頌開始,在鳳林國小一、二年級小朋友純真的演出、客家歌手黃偉傑的客家歌曲與結合生態關懷與現代舞美學的”舞蹈生態系”舞團以即興現場舞蹈呈現對上天、生態、土地一切的感恩敬頌,我們知道,第一期的花谷米收成,是天地悲憫的恩典和合作農戶慈悲與忍辱負重的結果。第二期,我們還得看天吃飯。

滯留井—一舉數得的水利與生態防治農法
向日葵完成任務連根採收後,我們並根據源自客家傳統埤塘文化的工序改良設計,在來龍水口處開挖田間滯留井,加上一層定置網,從淨化水質、涵養土壤含水層、阻擋福壽螺一舉多得的田間水利與自然生物防治工法開始,要讓花谷田的地下涵水層更加肥沃飽滿。值得一提的是由鳳林國小校長帶領全校師生一鏟一鏟地將鳳林第一個滯留井挖出,打開的不只是田間一口井,更打開了鳳林國小全校師生心中的自然農法心田。而完成的三座滯留井,由於深入地下透水層,讓田地不僅沉積了豐沛的有機質,更突破一般田地因水壩攔截與不透水層阻隔而無法涵養水源的狀態,讓花谷田的土壤深層得以充分涵養水源,豐沛土壤中的生態作用,也期待第二期的稻子根鬚能夠因此更深入土壤中。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