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兩米之旅活動後記

Life Next計畫中,成立示範點是我們的重點目標。


從一月以來,我們幾位成員探訪了幾塊可能的土地,其中讀人朋友Vivian爸爸-羅叔叔早在去年夏天,就曾與柏虎、贊元在鳳林會過,那是他用作每月一次返鄉塑陶的住家與窯場,周邊的農地是弟弟以傳統農法施作的稻田。羅叔叔有感於從小生長的鳳林興衰起落,年至耳順之際,希望為家鄉做一點事,也許就從重整這塊土地做起,讓它作更大化的利用。而後適巧得知Life Next成立,也贊同這樣的理念,希望加入給予支持,讓自己的家作為示範點之一。





那麼,這塊土地究竟要如何再利用?


Life Next的中心精神是一種對地球友善的態度,在硬體上、軟體上力求永續,這兩者無從分割。從二月以來,我們在台北開過數次會議,從鳳林的客家族群與日本文化聊起,說到公家資源的錯誤投注造成現今的沒落與公帑浪費。羅叔叔無非成為此案最核心的人物,他告訴我們: "要振興,而非移植;不是開發,而是發展",從底層的價值出發,讓當地人綁得更緊,排除以觀光為目標、悖離日常生活的方向,同時,還能更大面向地達到善待環境的宗旨。


我們要找出區域文化上與整體文明上的交集點。


很快地,我們得到羅叔叔的初步決定: 既然,這塊地上一直在種稻,就讓它繼續種稻,但期望發展成為自然農法的耕作方式。這個決定,羅叔叔本人甚無把握,因為必須說服以傳統農法種田已有三十年的弟弟,而且以我們的計畫,還必須號召鄰里的農友,一同加入!


兩米之旅,是我們安排的一場取經之旅。
拜訪對象為台東池上的邱垂昌先生(總統米) 與鹿野的許壬佶先生(感恩米)。邱垂昌原於台北從事家具設計與製造,十三年前遭逢整體經濟衰退回到家鄉,開始研究投入有機米栽種,93年並贏得第一屆全國稻米品質競賽冠軍。許壬佶原本從事科技產業,三年前突然思圖改變,便從都市搬到鄉間,在全無農作經驗與地利人脈的情況下,開始了秀明農法。


那些終年以傳統方式耕作的阿伯並不放心可能的轉變,出發前任何人都不敢預期此行的成效,只希望這個起頭,能讓阿伯們以及羅叔叔,也包含Life Next的我們有初步的了解,進一步建立轉型期間的心理準備和配套計畫。


2011年4月9日這一天,先雨速晴,我們一行人包括兩位農夫、羅叔叔夫婦、Vivian、柏虎、佩倫前往台東,還有兩位有興趣、也有趣的朋友夢琳和朱老師同來。感謝麗娟居中聯繫引介,更感謝昱瑞一路協助攝影記錄。

當日活動請點這裡










(文字攝影 / 李佩倫)


*********************************************************
邱垂昌先生部落格
許壬佶先生部落格

留言